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隊員:
- 邱子恩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 劉佩伶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 傅癸丑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 李承恩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 吳日羲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 蘇詠珊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 盤焯湣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 黃家謙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全球有約三百萬人因先天或後天意外失去前臂或手掌,不過他們的個案不受大眾重視,以致大眾不了解這些手部殘礙人士的難處,他們不論在家居還是外出都滿有不便(如穿衣服、進食),因此我們在此計劃中會透過與Hong Kong Maker Club合作,舉辦不同的活動(eg.展覽、組裝3D打印義肢手給有需要人士等活動)去宣傳3D打印義肢手如何幫手有需要的用家,藉此推廣傷健共融精神,並讓大眾認識3D打印義肢手技術。




受影響社群的痛點:
以下是我們發現社群的問題:
- 失去手部對生活十分不便,要依靠他人協助來完成一些日常生活細節
- 例如寫字、穿衣、煮食及整理儀容
- 因身體殘缺被人歧視
- 降低了他們的自尊感
- 傳統義肢手價錢昂貴,不是所有截肢人士能負擔
- 尤其是小孩在成長階段,當他們會因手部長大而不斷更換義肢手,令家庭有沉重經濟負擔
- 傳統義肢手重量很重
- 用家在使用時要花很大氣力及使用困難不便
方案想要解決的問題:
- 利用3D打印技術,打印出平價的3D義肢,輔助手部傷建人士解決日常生活。
- 向大眾宣傳及推廣傷健共融的重要性,使更多人關心及了解傷健人士的需要,從而體諒他人。
簡介點子方案的創新元素及如何協助解決上述問題:
-
透過讓學生、家長親手製作3D打印義肢手
-
鼓勵學生幫助手部殘障人士
-
-
在不同的展覽中向市民及專業人士宣傳我們的計劃
-
讓社會各界更加關注手部殘疾人士,為這群弱勢社群提供支援
-
-
透過報章及電視節目對我們的彩訪
-
令公眾人士認識到我們的計劃,不會用歧視的眼光看他們,反而在看到他們需要協助的時候伸出缓手
-
-
3D打印義肢手採用的物料比傳統義肢手便宜
-
減少傷健人士的經濟負擔
-
-
3D打印義肢手可以根據他們的喜好來印製
-
得到獨一無二的義肢手,能提高受用者的自尊
-
團隊能力:
-
我們的隊伍成員(17 人,由中三至中五同學組成)並分為技術部及宣傳部團隊。
-
技術部:負責研究3D打印義肢相關新技術及了解用家的需要 (人數7人)
-
宣傳部:負責對外推廣3D打印義肢手及傷健共融的重要性 (人數10人)
-
現有及閒置資源:
-
Hong Kong Maker Club (提供技術專家支援及教學支援)
-
政府資訊科技增潤班計劃 Enriched IT Programme(資金支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