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已經截止,謝謝支持!

第三組

隊員:

  • 羅芷晴 (恩主教書院)
  • 方曉嵐 (恩主教書院)
  • 陳秋彤 (恩主教書院)

我們為視障人士提供街市導向服務,由家庭主婦成為義工 ,與視障人士一起購物,讓他們能安心在街市內選購心儀貨品,增添購物、煮、食的樂趣。

受影響社群的痛點: 

視障人士到街市買餸時遇到不同困難:看不清貨品的品質和價錢而不能挑選合適及優質的貨品、不能觸摸選購貨品、沿途遇到障礙物和與商家的關係等, 因而放棄烹飪興趣。

方案想要解決的問題: 

透過服務,讓視障人士可以更加方便和安心購物,對街市和附近環境有歸屬感。我們亦期望義工和視障人士建立友誼關係,服務以外的時間會聊天,令視障人士感覺到被關心。

簡介點子方案的創新元素及如何協助解決上述問題: 

市面坊間沒有相關服務,加深社區各持分者認識視障人士面對之問題,提升公眾對視障人士的接納和認同,社區不同持份者的互助。預約能確定時間,對導向員和服務員能安排時間,時間彈性。 

  1. 若街市導向活動正式投入服務後,視障人士將不會再因無法看到商品而需用手去觸摸辨認商品和了解商品詳情,而令商家感到不喜歡。當視障人士想瞭解和購買商品時,導向員會向視障人士描述商品的細節,例如外型、新鮮度、顏色等,令視障人士可以更全面地瞭解商品。此外,街市中的通道狹窄,而且人流很多,視障人士無法看清楚道路情況,令他們經常與其他人發生碰撞,甚至引致受傷事件發生。當導向員在街市帶領視障人士時,便可當視障人士的「第二雙眼」,協助視障人士觀察路面情況,提醒他們注意並防止視障人士在繁忙的街市中跌到受傷或和他人發生碰撞。 

另外,當街市導向服務推出後,可以令視障人士知道我們的社會仍有人會為他們著想,有人關心他們,希望藉此減少視障人士與健視人士之間的衝突和矛盾,建造更和諧美滿的社會,減少社會的歧視、相互體諒、包容和幫助。令社會人士瞭解和理解視障人士的困難,從而關心和主動幫助他們。 

視障人士多次使用這個服務到街市會對街市更熟悉,能認得到街市的路和店舖位置。還能與檔主更熟悉,店主能知道他們的需要和困難,從而知道如何幫助,例如用話語說出來形容給他們知道貨品、 推介一些時令當造的貨品。有的檔主還會跟他們閒聊,可以的給他們摸一下貨品。 

  1. 視障人士使用此服務前需要預約,所以導向員應按視障人士預約的時間服務。如有多於1位視障人士預約同時段服務,需交由其他導向員服務或和視障人士商量時間。每位導向員每次不得服務超過1位視障人士以確保服務質素和安全。 

  1. 預約: 

a) 視障人士機構中心 

  1. 打電話/WhatsApp 

      宣傳: 

i. 視障人士機構 
ii. 街市外貼/派宣傳單張 
iii. 收音機 
iv. 社交媒體 
v. 電視 

        i和ii是直接介紹給視障人士 

        ii至v是讓服務對象家人和朋友知道後可以轉介給他們 

4. 有導向員能從旁留意和証明所給的金額,還能幫忙檢查貨品。避免視障人士被騙和損失享受貨品的權利。

團隊能力: 
  1. 幫助視障人士選購貨品,為視障人士帶路,解決購物時的問題,為視障人士創造良好的購物環境 
  2. 教導視障人士與義工之間的聯絡方法,如WhatsApp,電話等。 
現有及閒置資源: 

人員:

-熟悉社區的街市的人例如: 

  1. 家庭主婦或家庭主夫 

  2. 學生 

 a) 家庭主婦或家庭主夫:經常到街市,最熟悉社區的街市。不用上班,在日常生活的空餘時間能抽空幫忙,導向服務完成後還能買餸菜。既能幫助視障人士還能完成家庭家務,一舉兩得。 
b) 學生:可在假日/暑假比上學日有較多的空餘時間去做義工,熟悉社區,幫忙帶路。 

 接觸視障人士的機構: 

  1. 香港失明人協進會 

  2. 香港盲人輔導會 

  1. 香港失明人互聯會 

 

如何接觸家庭主婦或家庭主夫: 
在街市找他們並宣傳和介紹這個服務給他們,請他們宣傳出去。隊員的父母是家庭主婦/夫,讓他們與更多的家庭主婦/夫朋友宣傳。一傳十,十傳百,告訴更多的人,更多人參與服務。運用家庭主婦或家庭主夫的人際網絡。 

如何接觸學生: 
在學校宣傳,透過學生之間與朋友宣傳。運用學生的人際網絡。 

如何接觸退休/失業人士: 
在社交媒體和身邊的朋友介紹。 

視障人士透過導向服務多次到街市能在每次的服務與導向員溝通、聊天、分享日常,然後回應、有感情和抑揚頓挫的對話等等。人與人之間的聯繫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假如用機器服務是不能做到這份溫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