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S_2
隊員:
- 謝謹謙 (協恩中學)
- 吳昭賢 (協恩中學)
- 吳昭慧 (協恩中學)
- 馮靖 (協恩中學)
- 黃慧蘭 (協恩中學)
新來港人士、少數族裔人士,無論是小孩或是他們的父母,都未必懂得用廣東話溝通。有些更表示,來港數年,由於身邊人大部分同樣都是在同一個地方出身,他們大部分時間都是用普通話或其他語言溝通,因此沒有用廣東話溝通的機會。另外,根據截止2021年的調查顯示,劏房租金平均佔劏房戶收入近四至五成,他們無法給予小孩過多的娛樂。大部分小孩未曾試過踏出小區,探索香港不同地方。加上有香港本土人對新移民、少數族裔缺乏深入認識,甚至有錯誤了解的情況,因此出現歧視與排擠,形成不良的社會風氣。使這些新移民,特別是尚未有辨別是非能力的小孩,更難融入社會,熟悉文化。
我們隊伍就著這方面的問題,提出一個改善問題的方案。了解到小孩都喜歡四處走四處玩,所以我們活動都是多走動,較互動性的。我們計畫一個長期的活動,暫定為期半年,每個月都會有兩次活動,一次是以「尋寶」為主題探索香港不同地方的活動。在選擇地方方面,我們計畫是比較日常及具主題性的,以進行不同的活動為主題,例如:買電子設備的地方、買鞋子的地方,等等,讓兒童除了自己認識的社區外,看看不同樣貌的香港,也讓他們了解到可以到哪裏進行各式各樣的活動。正式活動開始前,我們會先到達目的地向店家講解我們的方案並請求他們的幫忙配合,令活動進行得更加暢順。除了和義工交流外,兒童也可以和不相識的店家溝通,增加與人交流的機會。義工和兒童可以提議他們生活中較常會去的地方,有助兩邊的交流。義工也會在搜尋資料和策劃活動的途中,學習到不同的技巧。我們希望這些兒童不單單是接收者,因此除了尋寶活動,每個月我們會策劃一場分享會,當中會有互動遊戲和讓兒童或義工分享個人生活習慣,家鄉風俗等等的時間。這樣可以讓兒童與義工,以及兒童與兒童之間有更深入的理解,消除對少數族裔、新移民的誤解,促進社會和諧。
首先,新移民、少數族裔裔兒童因不熟悉廣東話,導致難以認識本地朋友及適應香港的生活。其次,因為家庭經濟的原因,他們未必有足夠經濟能力到香港不同地方遊覽,導致對香港環境缺乏認識。再者,社會大眾對新移民丶少數族裔缺乏深入認識,更有歧視與排擠,窒礙他們融入社會。
透過活動給予家境不富裕且沒有渠道多說廣東話的兒童機會去走訪不同社區,透過日常對話認識不同樣貌的香港。在義工和兒童相互交流中,了解到彼此生活的方式、習慣等等,加深對彼此的認識,從而減少偏見,促進社會和睦。
社會上缺乏以新移民丶少數族裔兒童以及中學生為主角的活動。學生是未來的社會主幹,使學生消除對其的誤會,可以促進社會和諧。更甚的是,我們不認為年紀較大的中學生是單單傳達者,而年紀較幼的兒童單單是個接收者,我們希望兒童也能輸出自己的生活習慣,中學生也能學習更多不同的風俗,雙向的受惠。我們也不像普通的練習班,或者興趣班,尋寶活動中我們會安排不同的挑戰給小孩,當中語言或會佔主要部分,希望增加他們使用廣東話的機會,完成挑戰也需要兒童之間的合作,能夠促進他們溝通。因為語言要多聽、多說才能學好,我們的活動可以鼓勵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多使用廣東話。再者,我們的活動也不是一次起兩次止,是一個中長期的活動,有充分的機會讓兒童與義工,以及兒童與兒童之間建立友誼,建立良好關係。除了能夠更了解香港不同地方外,亦能和兒童建立關係,並促進他們廣東話的能力。
我們希望招募中學生義工,一起實現這個方案。學業再繁忙,也需要一點休息。義工不只是擔任一個「導師」、「導遊」的身分,亦是其中一位同伴,和小孩們們一起探索香港。透過資料搜索,引發他們對當地的好奇,實地了解後,相信他們得到收穫不會比小孩們少。
我們希望透過社區中心或有共同理念的機構的協助,找到需要幫助的兒童和適合的義工。
中學生義工們亦有閒暇的時間,與其待在家裏玩遊戲,不如外出放鬆放鬆。
社交平台上的宣傳也會是我們考慮範圍內的資源,現今學生都有社交平台例如facebook、instagram等,相信會有一部分人會對計畫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