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交友計劃 — 香港市民對少數族裔文化體驗之旅

隊員:

  • 許有臻 (荃灣聖芳濟中學)
  • 劉梓陽 (荃灣聖芳濟中學)
  • 鄭旭堯 (荃灣聖芳濟中學)
  • 葉泳鏗 (荃灣聖芳濟中學)
  • 楊偉鴻 (荃灣聖芳濟中學)
  • 鍾庭軒 (荃灣聖芳濟中學)
  • 黃可維 (荃灣聖芳濟中學)

階段一: 盲盒交友計劃 

1. 招募對象 : 8位少數族裔中學生、8位荃灣聖芳濟中學學生 

2. 方法:a. 我們團隊成為中介交友平台,負責提供交友工作紙,工作紙問題(如: 簡介自己的興趣、推薦的電視劇等)將會引導香港學生與少數族裔學生在沒有任何前設的情況下進利交流。  

b.  我們會設計4-8張工作紙(有機會是電子版),交給雙方參加者填寫。我們團隊將作為中介平台收集及交換雙方的資訊,讓雙方能透過交友工作紙,與對方先成為筆友。  

c. 招募 : 我們會先以「結交國際朋友」 作為招募方向,對雙方的國藉、 種族等資料保持神秘。 [文字換行分隔符號]d. 過程: 會至少維持4星期的筆友關係,每星期分別完成至少一次工作紙,互相交流認識。  

e. 會面:直至4星期後,我們才安排一次見面的機會,讓雙方彼此認識,開展友誼與交流。

階段二: 少數族裔文化體驗週

1. 希望在學校舉辦少數族裔文化體驗週, 讓學校的師生對少數族裔也多加認識。

2. 邀請盲盒交友計劃的參加者分享經歷,消除對少數族裔的歧視。

階段三: 利用社交媒體平台向公眾推廣少數族裔的文化

1. 將經驗在社交媒體平台( IG / FB)向公眾推廣 – 盲盒人物介紹 — 透過「人物訪問 」 將少數族裔的故事向大眾分享  

受影響社群的痛點: 
  1. 香港社會普遍對少數族裔(南亞裔)青年人有不良印象及核板印象/固定看法 (如: 做壞事、欠缺衛生意識等) 

  1. 少數族裔的痛點: 少數族裔群體因為普遍市民的負面核板印象而難以融入香港社區 

  1. 香港市民的痛點: 香港市民欠缺平台接觸少數族裔,從此形成的隔閡加深了香港市民對少數族裔的負面印象,社會的不平等由不認識、缺乏接觸開始。  

方案想要解決的問題: 
  1. 香港市民欠缺接觸少數族裔的平台  

  1. 欠缺一個不帶任何前設與假想、 在平等的溝通基礎下的接觸平台 

  1. 香港對少數族裔的認識不足 

簡介點子方案的創新元素及如何協助解決上述問題: 

點子方案的創新元素 

盲盒交友計劃  — 這種與少數族裔認識的方法能使香港人放下戒心,放下個人偏見與少數族裔交友。 而少數族裔也可以放心與香港人交流。  同時,盲盒有種神秘感 ,能吸引好奇的青年人參與體驗。

話題工作紙 - 很多時侯我們都不知道可以如何與新朋友開展話題 ,故此話題工作紙能協助我們打開話閘子,從不同面向認識彼此的世界。  

善用參加者經驗 - 在校內的少數族裔文化體驗週與社交平台上分享「盲盒交友計劃」 的交友經驗分享,藉此引起更多人士關注、認識少數族裔的文化。

如何協助解決上述問題 

  1. 透過盲盒交友計劃,參加者需要在「不帶任何偏見」的情況下與外國人交流、接觸,故此我們希望透過這種方法能使參加者放下前設, 放下戒心與少數族裔的朋友成為朋友。  

  1. 透過問題工作紙,為雙方打開話題,彼此逐步認識彼此的日常。  

  1. 透過階段性的發展 (由個人體驗  → 學校推廣 → 公眾層面)一步步增加社會對少數族裔的認識,推廣多元文化。 

 

團隊能力: 
  1. 社會服務經驗: 本團隊是學校的公民大使團隊,我們的成員均有不同的社會服務經驗。 而且,我們也是「社創學會」的成員,故此我們會運用這些社會服務經驗以籌辦上述活動。  

  1. 英語能力: 雖然我們的英語能力未必很好,但我們會請教指導老師與英文老師協助。  

  1. 資訊科技能力: 我們團隊的同學分別是中四至中五的同學,故此有一定的資訊科技能力,可以用以籌辦活動。  

現有及閒置資源: 
  1. 現時服務少數族裔的社區中心。  

  1. 學校社工  

  1. 社創學會資源  

  1. 校內教師與德育及公民教育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