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wsloresce

隊員:

  • 呂樂晴 (協恩中學)
  • 林澄晞 (協恩中學)
  • 陳芷晴 (協恩中學)
  • 譚凱澄 (協恩中學)

計劃的對象與時間:
理想地當然是一直舉行直到劏房不會影響兒童的生活質素,讓更多兒童受益。倘若資源有限,我們期望先在荃灣區給小一至小三的孩童嘗試。
初次實試擔心與k1-k3的幼兒學童未能發揮最大測驗成效。同時,亦擔心故希望若有幸全面推行計劃後,才延展服務對象的範圍。

學習包
-寄到兒童家中
-每月不同主題
-每袋學習包包括圍繞該月主題的學習材料與教學片段連結,以及有關社區中心興趣班的資料/傳單
-同學可按照教學篇片運用教材
目標是希望透過學習包讓他們發掘興趣,故教學影片會經過特別挑選。學習包內容主要較少理論課程,反而是以製作手工為主,不怕乏味。

宣傳
一是於社區中心有很多服務對象可以聯繫
二可在學校多宣傳,先讓有興趣人士聯繫我們與組織,然後一直與他們跟進計劃

互惠互利
定時讓受益兒童回饋社會
例如:參加音樂班後能夠於社區活動時作表演嘉賓;參與園藝班後能於社區修理草木
其實他們回饋社區時不但也令社會受益,亦讓他們學以致用,對自己的行為有一個肯定

日程表:
活動前期(準備工作)-> 開始活動初期 (test out learning kit) -> 開始活動中期 (attend free interests class) -> 開始活動後期 (decide whether to expand and insert more kind of services)
-每個環節都有evaluation

受影響社群的痛點: 

一、
現存問題:
大多社區中心所舉辦的興趣班名額有限

解決辦法:
此計劃優先提供機會給他們

二、
現存問題:
大多社區中心所舉辦的興趣班報名方法複雜
解決辦法:
此計劃會有專人跟進 會替他們辦理手續
每星期與他們聯絡了解他們是否對活動有興趣,再決定要否報名

問題一、二未能報名但有興趣的孩童失去機會

三、
經濟狀況侷限孩童學習

方案想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相信是次活動能讓劏房學童享受平等的學習機會。

我們留意到市面大多的課餘興趣班主要以中產或以上階層的家庭為目標客戶,導致低收入家庭因經濟困難而未能替子女報讀各式的課餘活動,大大減少了學童享受多元化教育的機會。這令學童接受到的教育和知識僅僅局限於學校的課本和教材,並沒有足夠渠道培養自身興趣和訓練技能,學習機會顯然較一般學童遜色。我們的計劃與社區中心合作,並向一眾低收入家庭提供一系列費用相宜的課餘興趣班。透過參與是次計劃,劏房學童有更多機會接受多元化教育,學習不同技能,培養興趣,從而確保他們的學習機會並不受其經濟狀況影響,讓一眾劏房學童享受到與大眾平等的學習機會。

除此,他們不在因為各種報名疑難而錯失機會。

簡介點子方案的創新元素及如何協助解決上述問題: 

與過往不同:
報名方法
孩童要擔心的問題只剩下有興趣或沒有
冇需擔憂優先報名方法、費用或名額


資源利用
於社區中心設立資源收集處,向各界人士(如學校,普通家庭等)收集可以組成學習包的材料
一方面發展可持續發展
另一方面推動社會多元包容

團隊能力: 

我們有做義工的習慣 希望能與組織商討有關事宜 及 可行性
即使實行是次計劃的要件不少 但相信我們的熱誠帶領我們一直完善計劃

現有及閒置資源: 

現有資源:
社區中心 及 龐大的資料庫 及 經驗豐富的搞手
很多義工團隊 及 熱心教學(專才)的有心人

閒置資源
很多中心、學校晚上保持運作但並沒有人
可以借助這些地方給自由工作者/義工 放工後拍攝教學短片給孩童

學校、每家每戶有不少放了很久卻仍沒被使用的資源
可以收集以作製造學習包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