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真光中學-公民教育初中組
隊員:
- 劉嘉淇 (香港真光中學)
- 黃樂溰 (香港真光中學)
- 鄺曉霖 (香港真光中學)
- 馮籽晴 (香港真光中學)
「情」是指疫情,疫情下不少長者難免也感覺孤單 所以我們希望透過與學校社工聯絡,可了解到長者的生活需要。單憑我們的力量是不足夠的,所以我們還可以聯絡其他學校一起參加,去送出溫暖。長者可與同學聊聊天,大約二十分鐘。初步目標是大約十五至三十對,如果方案能順利進行,長遠希望配對到三百組。
香港人口老化嚴重,長者的人數越來越多。但有那麼一部分的長者其實是非常缺乏關心的,有可能是子女太忙,有可能是子女不在香港,又或者沒有子女。物質上的缺乏可能一些NGO或者政府的綜援可以幫忙(當然也有不少長者堅持自己工作維持生活),可是沒有人關心他們,不只是物質上的,現和以前不一樣,鄰里之間沒有那麼熟,可能連姓什麼都不知道,又加上疫情期間不能去公園/茶樓等場所,長者沒有人可以聊天,只能孤獨地待在家裡。
透過這次行動,我們希望組織一些有興趣幫忙的朋友,有空或者在過節日的時候致電給長者,不需要多,二十分鐘到半個小時左右,陪他們嘮嘮嗑聊聊天、玩遊戲,了解他們的需求,關心一下他們的生活,希望可以在疫情中為他們送上一點溫暖。
一方面,在疫情期間,無論如何,都會加強了長者的孤獨感,令他們有和別人稀疏的感覺,就算疫情緩和了,也會對他們造成影響。另外,透過電話向長者們問候就會減少了不少的風險(eg.疫情/不便)。
而又因在這特別的時期中,疫情期間不便外出,假期過後學生們又會變得忙碌。因此,其實整個活動需時只是約一個半小時,包括了:和長者們溝通的時間(20-30mins),zoom training (30-60mins)。
這項活動會一次創新的形式進行,透過遙距打電話/視像的方式,不只是「單打獨鬥」,而是結合幾間學校的自願者,運用集結的力量,去達成這次活動的目標。除此以外,不只是隨意地將同學和長者配對,反而是詢問同學們的意見,令該次的通話變得更精準/更好。
因應在這特別的時期的所需,這一項活動可作為在這一兩年間的一個過度試驗。
地區方面,我們會以學校為出發點,即從灣仔區入手。
我們會以google form 收集同學(義工)的性格。
而老人家,會透過社工的幫助去了解他們。以性格為基礎去進行配對。
配對會使用最簡易的電話來溝通,減少技術上的困難。
話題會根據每次而定。
也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協助長者使用通訊軟件(例Whatapp等) ,解決他們的疑問。
同時也可以在通訊軟件中建立群組,讓長者分享日常生活當中的大小事,令彼此之間建立一個朋友的關係。亦可在每兩個月的時候,進行一些較多人的聚會,以讓同學和長者能擴闊社交圈子,認識更多朋友。其後更可讓大家一同籌劃活動,享受和參與計劃的過程。
初步目標我們期望可以組成15-30對,
若順利進行我們第二三階段的配對對伍會逐步增加至300對。
其後也可以讓長者去參與策劃活動的部分,始終長者們比我們更了解他們身邊的老友記。
我們期望的轉變不單是令老人家感到溫暖,也期待學生能提高溝通的自信和有關心老人家的心腸。
的確坊間有蠻多相近的方案,可是這個由學生和老人家的配對,有助他們互相學習,提升(以上已提及)
獎品方面,我們會向學校進行募捐,使想參與而又沒有機會或時間的同學為活動出一分力。得到的資金會全數購買學校的tuck shop 禮卷。出席率良好的同學將可獲得。
我們4位同學,不但有過做義工的經驗,更具備行動力和創造力。不止如此,我們還有公民教育組的團隊,老師們、社工以及cyc的師姐在後支持,提供支援和幫助。此外,我們可以我們各人的見解和能力,共同達到這次活動的要求及目標。
通過學校的社工,我們有方法聯繫長者(護老院),從而得到長者們的資料,和他們溝通、聊天和進行問候,真正了解他們的需要。此外,在我校附近亦有不少護老院、屋村或社區中心。因而,這能令我們更有效率地找到需要關心的長者。加上我校也可以與cyc合作,和一向有跟我校合作的學校,聯校進行這有意義的活動,從而擴大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