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老動感趣味

主題
人口老化
隊伍名稱
真光小星星
隊員
王倚晴
(香港真光書院)
劉美伶
(香港真光書院)
梁沛融
(香港真光書院)
盧芷姍
(香港真光書院)
鄺德姸
(香港真光書院)
孫博雅
(香港真光書院)
劉穎心
(香港真光書院)
溫諾彤
(香港真光書院)
點子方案簡介
服務對象:華富及華貴邨區長期坐在公共空間久坐的長者
目標:以長者熟識的日常生活用品及回收物製作輕巧工具,定期走進兩邨,善用公共空間,邀請長者參與小遊戲
願景:幫助久坐的長者活動筋骨、舒緩僵硬不適,並讓長者感受到關懷
受影響社群的痛點
華富及華貴邨有群長者偏愛在公共空間久坐,既不願去長者中心,邨內運動設施又不足,這群長者通常只會以散步作為日常的運動,且他們大多不懂、也不敢嘗試其他訓練身體或伸展的方法。即便散步後,也常回到公共空間久坐,時間久了易導致身體肌肉僵硬。
方案想要解決的問題
解決痛點:華富及華貴邨區長期坐在公共空間久坐的長者,時間久了易導致身體肌肉僵硬
正面轉變:
- 讓長者在遊戲中感受到樂趣,籍此加强對於運動的自信心。
- 透過聊天的方式,爲長者帶來陪伴與溫暖。
簡介點子方案的創新元素及如何協助解決上述問題
服務需要:相較於外國,香港社區中缺乏以遊戲作爲切入點的長者服務,但在我們的觀察後,華富華貴邨坐在社區公共空間的長者會抗拒在公共空間進行社區中心受歡迎的椅子舞/毛巾操,因此以遊戲作爲一個運動的媒介能吸引長者踏出伸展筋骨的第一步。
創新方法:
傳統上,我們認爲椅子操等簡單運動會吸引長者,但事實上在社區公共空間進行會讓長者擔心安全及顧及面子,難以真正投入或持續參與。
於是我們透過不同的小遊戲,來作為介入點與長者互動。當我們在嘗試使用一些簡約、熟悉的日常用品來製作小遊戲後,發現他們會認爲這些不是一些營銷手段,或不會擔心損壞的情况,故此接受程度相較於傳統運動來説會較高,並更創新。
可持續性:
- 我們會從學校回收環保物料製作遊戲小工具
- 我們利用健康與社會關懷科的三個年級的學生(45人)
- 我們亦會和校內的學生會合作,他們可以作爲小遊戲的設計者,並且運用他們橋梁的角色,聯絡到老人邨的學校(如:黃大仙),將我們的計劃推廣到其他學校發展。
- 我們會有義工培訓工作坊,加強義工的溝通能力。
所以我們希望透過本方案實踐「看似微小的行動,也能產生巨大的影響」的理念。
正面價值:
- 幫助久坐的長者活動筋骨、舒緩僵硬不適
- 爲長者帶來陪伴與溫暖,提升他們的情緒健康。



團隊能力
- 我們透過修讀科目,皆具備豐富的義工服務經驗,故能切身代入華富邨區內長者的角度,了解他們的需要與痛點。
- 我們都是修讀健康與社會關懷科的學生,以及健康推廣學會的成員,大家樂於助人、有愛心、細心。
- 我們的組員有兩個是曾經的學生會的會長,善於與多個機構進行溝通與合作,有著優良的溝通和協調能力,以促進計劃的成功推行。
現有及閒置資源
- 場地:華富華貴邨裡的休憩設施
- 不同社群的才能:
1. 與本校學生會合作,作爲遊戲的設計者,並將計劃推廣到不同學校。
2. 修讀hmsc的學生(共三級:45人),運用他們豐富的義工經驗,增加義工人數。
3. 石排灣、香港仔、田灣的義工(與當區的地區團體的義工大使合作)
4.「青於南」學生會(校外組織、約50人、有8間學校的學生參與)
- 被棄置的可重用物品:日常用品(如:雞蛋盒、廢紙、掃把棍、塑膠瓶)的閒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