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年代辦館

銀獎
主題

人口老化

隊伍名稱

銀髮族 · 未完待續

隊員
陳欣彤
(協恩中學)
陳婭
(協恩中學)
張曉淇
(協恩中學)
陳喜怡
(協恩中學)

點子方案簡介

我們為兩代人創造一個促進理解與溝通的場景——「模擬士多」,透過共同話題,吸引兩化人了解彼此想法,讓兩代人無壓力地談天說地,將不被重視的心聲道出,讓大家認識人的多元,將這份尊重帶回家。

受影響社群的痛點

長者與年輕人各有不同的人生經歷,形成的生活觀念與價值觀大不相同,更莫說相互共鳴,需要有更多溝通才有機會化解雙方誤會。可惜,從傳統社會過渡至現代社會,過往三代同堂的「大家庭」模式已演變成只有兩代人組成的「核心家庭」。這意味着,小朋友跟祖父母一輩相處的時間大幅減少,長者因長時間獨處感到孤獨,而年輕人亦因疏遠而很少主動與祖父母對話,導致原有的矛盾價值觀更難被化解,加深兩代隔膜問題,錯過兩代相處的寶貴的時光。

方案想要解決的問題

方案想要針對香港日益嚴重的代溝問題。在現今香港社會其實不乏跨代共融的活動,年輕人多為義工、服務者的角色。這些活動普遍看起來其樂融融,實際上大多並沒有打算進一步了解長者真正的想法和態度,也無法真正吸引年輕人,到頭來也沒有解決根本的代溝問題。沒有了深入的溝通,年輕人越發不理解老一輩的想法;老一輩隨之跟日新月異的社會脫節,也越發感受到不被理解的孤獨。因此,我們打算針對現在被社會忽視的「溝通」環節,著重解決被社會忽略和避嫌的話題,真切地了解長者生活態度和想法。再加上玩味的元素以具討論度的話題吸引年輕人走進長者的世界,以溝通作橋樑,希望在年輕人更瞭解老一輩的路上,老一輩也能踏出一步去了解現在年輕人的想法。

簡介點子方案的創新元素及如何協助解決上述問題

出發對象

我們採用新穎的角度,由陌生人出發,再將相同經驗轉換到個人家庭生活中。我們由素晦謀面的年輕人與長者出發,討論平日裡與家人較難討論的人生觀話題,了解互相的想法後便可將此經驗套用於自己家人身上,明白彼此的心意,以此協助減輕家庭生活中長者的孤獨感、小輩的尷尬感及代溝問題。而我們選擇的服務對象因其貼近我們及自身的爺爺奶奶年齡層,因此較為熟悉他們的心理及行為,更容易幫助他們,使方案效益最大化。


方法橋樑

方案的每次活動只聚焦於一個話題,令深度討論的問題能深入人心,使兩代人能夠真正理解對方的價值觀,明白到需要雙方各做出讓步,從而改善代溝問題。這與坊間的跨代共融活動不同,不會因要加快流程或漫無目的而導致話題不斷轉變,在每個話題上只匆匆帶過,蜻蜓點水,而令活動互相理解、跨代共融的目標效益存疑。

其次,每一次活動都會帶有不同的情景主題,邀請長者與年輕人代入對方,換位思考;並通過選擇各種回答,探討對同一人生主題的形形色色的看法。我們選擇時下流行、帶有討論度的情景話題,如「躺平」、「家用」等概念,吸引年輕人發表自己的意見,也為老年人帶來新鮮感。此活動更可以與坊間多數交流活動區別開來,不只是表面性的去老人院陪伴對方或者服務對方,做完遊戲、手工後卻並不可以引發更深刻的反思;而是互相理解,更加深入也平等地指出並改善兩者之間價值觀的分岐。

最後方案更設有拍立得環節,能令兩代人其樂融融的畫面定格,年長一輩再與年輕一輩共同裝飾相片,寫下字句,共創回憶。


士多主題

方案以懷舊士多為主題,因其所賣物什、零食雜且多的特性類比人生中種種的酸甜苦辣;也因其跨越數十年的歷史,更能聯結不同世代的活動參加者。
我們通過復古的裝潢佈置喚回長者舊一代的回憶與懷舊之情,亦能勾起年輕人的對拍照打卡與懷舊零食的興趣,滿足新世代社交平台分享的愛好。其次,面對情景問題時,選擇士多內各種零食代表的看法並加以解釋,這種煥然一新的方式亦會為兩代人帶來新奇感。


可持續性

留意到一般的坊間活動只能惠及參加者,我們希望透過社交媒體分享長者和年輕人的看法,如instagram 和 facebook,讓更多人了解到兩代人的真實想法及價值觀的背後原因,擴大影響範圍。同時,活動的準備過程並不繁複,主要是思考討論主題與準備懷舊零食,而社交媒體的帖文也容易發布並不會被刪去,使整個方案的可持續性極為可觀。

團隊能力

每位成員不僅是廣納意見的傾聽者,更是主動積極的參與者。
我們從多方面入手,設計了最能有效聯繫老一輩和年輕一輩的活動,以認真的態度及默契的團隊合作精神把所有想法概括成言簡意賅的計畫和資料,確保計畫的可行性、信服力和吸引力。

現有及閒置資源

現有場地:
-老人中心的活動房間
-社區中心
-學校
-青少年中心/青年空間


宣傳道具:
-instagram account
-facebook account
(如有需要可以添加其他社交平台)

主辦機構

創始夥伴

支持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