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德夜曲

金獎
主題

可持續發展的困境

隊伍名稱

Dim it Down

隊員
鄭安生
(拔萃女書院)
呂悅
(拔萃女書院)
黃靖嵐
(拔萃女書院)

點子方案簡介

香港是全球光污染最嚴重的大都市之一。過度密集與不當的戶外照明,如廣告招牌、大樓泛光及景觀燈光,使夜天光亮度和眩光遠超國際標準,不僅造成巨大能源浪費,更對市民健康、夜間生態及天文觀測帶來長期且深遠的負面影響,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顯著挑戰。

因此,我們Dim it Down 以啟德做起步點以及背景,設計了「啟德夜曲」:一個結合「劇本殺」(LARP) 與實地解謎的沉浸式倡議體驗。我們深信,要解決問題,必先讓更多人看見並共情問題。此方案將招募學生化身為調查員,透過一場圍繞光污染的神秘失蹤案,親身走進啟德的夜幕下。

在遊戲中,每一個關卡、每一條線索都與光污染的科學知識、社會影響緊密相連。參加者不僅是玩家,更是「公民科學家」,他們需親手操作儀器測量光度,辨識不同燈柱的污染級別,甚至在過程中協助採集可用於學術研究的360度環境數據。我們期望透過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將被動的資訊接收者,轉化為對議題有深刻體會、並願意主動發聲的倡議者,為受影響的社區帶來改變的曙光。

本方案的主要服務對象為香港中學生,提升他們對光污染的意識和認知。次要服務對象則為受啟德光污染影響的社區居民,我們旨在為他們的困境發聲。

此外,啟德作為2025年全運會的根據地,是備受矚目的區域。因此我們會邀請媒體、關注九龍區的議員前來一同參與活動,帶動改變。

受影響社群的痛點

香港是全球光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之一,學者研究顯示光污染主要源自大廈外牆廣告及裝飾燈,以及街燈。政府的《戶外燈光約章》屬自願參與性質,未有效減少光污染。近年環境保護署的污染投訴熱線接獲的光污染投訴越來越多,主要為大廈外牆廣告及裝飾燈。這些都反映大眾對光污染的認識不足,未有減光意識。

方案想要解決的問題

• 提升年輕一代對光污染成因和影響的認識,反思生活中真正需要的光,減少製造光污染。
• 透過向環境保護署及區議員反映社區內的光污染問題,推動改變,減少居民所面對的光污染。
• 透過組織青少年參與將光污染照片上載到港大户外燈光公民科學平台協助科研,長遠可向政府提出建議。

簡介點子方案的創新元素及如何協助解決上述問題

本方案的創新之處,在於我們將社會倡議徹底遊戲化與體驗化。

1. 以沉浸式遊戲取代被動式宣傳:我們利用時下年輕人熱衷的「劇本殺」(LARP) 形式,將枯燥的科學知識與社會議題,轉化為一個充滿懸疑與趣味的解謎競賽。參加者在追查陳教授失蹤了真相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完成了對光污染議題的深度學習,這種「親身體驗」所帶來的震撼遠超任何宣傳品。

2. 從同理到行動的轉化機制: 遊戲的設計不僅是為了讓玩家了解居民的苦況,更是要讓他們感受。例如UV顏料繪製的紙上迷宮,周遭的光污染會嚴重干擾視野。活動最終的「為夜空申冤」倡議海報創作,則提供了一個清晰的渠道,讓這份共情轉化為具體的集體聲音。

3. 結合公民科學的實踐: 我們將360度環境照片的數據採集任務融入遊戲流程;又讓他們親手使用光度計。這讓參加者從單純的玩家,提升為對真實學術研究有貢獻的公民「科學家」,大大增強了他們的參與感與使命感,所貢獻的照片亦可協助科研,在將來向政府提出建議。

總括而言,本方案透過遊戲化體驗,成功地將教育、公民行動及科研三者結合,旨在創造比傳統方法更深遠、更持久的社會影響力。

團隊能力

一人曾住受光污染影響的公寓裡,可藉這段經驗,與受影響的居民產生共鳴。

三人都精通兩文三語。其中兩人熱愛寫作,這使得我們劇本殺的劇情有趣和教育性。

兩人有設計、帶領社區服務活動的豐富經驗。

現有及閒置資源

受光污染影響的社區

主辦機構

創始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