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惑漂流瓶

銀獎
主題

身處不利環境下兒童的成長挑戰

隊伍名稱

總有⼈在聽

隊員
邱潁雯
(順利天主教中學)
郭樂然
(順利天主教中學)
林庭欣
(順利天主教中學)
曾梓榆
(順利天主教中學)

點子方案簡介

我們的服務主要為青少年,透過「解惑漂流瓶」,我們希望為⻘少年提供⼀個安全且隱私度⾼的傾訴渠道,讓他們寫下那些難以啟齒、卻長期困擾自己的煩惱,例如價值觀、家庭關係、學業壓⼒等⽅⾯的問題。借助⽂字,他們可以表達內⼼深處不易訴說的處境與⼼聲。這些心聲隨漂流瓶帶來的未知與驚喜,在不同社區場景中傳遞與回響,為這一代年青人帶來新視角和思考空間。

受影響社群的痛點

我們訪問了120位學⽣,發現幾乎所有受訪者都正⾯臨着各種壓⼒,例如個⼈成長迷茫、價值觀建立、學業負擔以及家庭期望等挑戰,而許多感受與經歷都難以與人訴說,他們往往擔心自己的想法在他人眼中顯得格格不入或微不足道。在缺乏安全、適切的抒發渠道,長期累積下來形成難以釋放的情緒糾結。

方案想要解決的問題

1)我們期望青少年能在⼀個安全、匿名且⾼度保護隱私的平台,更願意向外界傾訴那些看似不緊急、卻長期積壓於⼼的困擾
2)年青人能透過不同年齡、背景與經驗的人士回覆,從多元角度與見解中解開困惑 ,逐步釋放內⼼的疑惑與壓⼒。
3)強化社區互助與情感連結,使情緒支持不再局限於特定場域,能夠融入日常生活

簡介點子方案的創新元素及如何協助解決上述問題

「解惑漂流瓶」計劃旨在為⻘少年提供⼀個安全、匿名且無批判的情緒傾訴平台,協助他們克服表達障礙及取得新的想法與⾓度。許多⻘少年因害怕被評價⽽不敢分享內⼼困擾,本計劃透過全程匿名機制,有效降低表達壓⼒,促進跨年齡與跨背景的情感⽀持。

⾸先於指定地點及網絡平台設置收集點,邀請⻘少年匿名寫下煩惱,並將紙條貼於專⽤流瓶上展示,使困惑「被看⾒」。收集結束後,漂流瓶將隨機輪轉⾄不同場所(如髮型屋、餐廳、社區中⼼等),每個點停留約兩週,供他⼈閱覽與回覆。回應者從⾃⾝經歷提供⾒解,幫助⻘少年突破單⼀思考框架。所有內容均不記名處理,嚴格遵守隱私保護原則。同時設有內容篩選機制,禁⽌偏激或歧視性⾔論,確保內容合適性,避免造成額外情緒負擔。

此計劃為⻘少年提供可靠的情緒出⼝,消除⾯對⾯傾訴的尷尬,也使他們從多元回應中獲得⿎勵與新視⾓。另⼀⽅⾯,回應者也能透過回饋過程反思⾃我、鍛鍊溝通與共情能⼒,實現⾃我成長與社會理解。

整體⽽⾔,計劃透過透過「走入⽣活」的據點設計,本計劃強化了社區互助與情感連結的實質意義,讓情緒⽀持不再局限於特定場域,⽽是成為⼀種融入⽇常的社會學習與共踐活動。

團隊能力

我們的組員有很強的共情能⼒,可以很好地找出⻘少年的情緒需要,並設立相應措施,也會接納對外意⾒,改進⽅案以更佳地解決⻘少年的問題

現有及閒置資源

「解惑漂流瓶」計劃將深入多個社區場所,例如髮型屋、餐廳、海濱休憩區、長者中⼼及學校等,實現跨場域、跨年齡的互動設計。透過在這些⽇常⽣活節點設置漂流瓶站點,我們不僅能夠吸引不同背景和年齡層的⼈⼠參與回應,也使回覆的內容因多元⼈⽣經驗⽽更具廣度與深度。
此策略將計劃主動帶入⼈們的⽇常路線中,打破傳統服務等待被動參與的模式。⻘少年得以在熟悉或輕鬆的環境中接觸服務,⽽回應者——無論是年輕⼈、成年⼈或長者——也都能在⾃然情境下參與回饋,從中學習如何以⽂字表達⽀持、梳理觀點,並在跨世代對話中深化對彼此處境的理解。

主辦機構

創始夥伴